首页

鸽宝女s

时间:2025-05-29 19:05:07 作者:西南季风正式爆发 端午假期南方再迎大范围暴雨 浏览量:60635

  今晨,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西南季风已经在5月24日爆发,为2010年以来最早;而距离我国雨季进程的另一重要推手——南海季风的爆发也只差“临门一脚”,此刻遥远南海低空吹拂的风正逐渐转向为西南风,更多澎湃水汽即将乘着季风涌上岸来。

  ↑云图上清晰可见来自印度洋的大量水汽乘着西南风进入我国,并为绵延数千公里的主雨带提供部分水汽支持。

  我国的雨季进程受季风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空间上自南向北分别形成华南前汛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华北雨季和东北雨季;中西部地区形成西南雨季和华西秋雨。季风爆发后,预示着未来有更多的水汽向我国输送,中东部雨季将陆续登场。

  就眼下而言,充沛的印度洋水汽借着已打通的西南季风“高速”通道,正源源不断地灌入我国,并将为接下来的新一轮强降雨的登场提供条件。

  首当其冲的是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季风低压引导西南季风北上,叠加地形抬升,上述多地会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降雨最强的时段会是在明天(30日)。

  之后,季风加强并进一步影响中东部地区。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明天夜间,西南季风急流发展至长江一带,大气水汽非常充沛,同时北方高空槽甩下冷空气,冷暖交汇下,产生低涡切变并发展东移,预计5月31日至6月2日,长江中下游到江南华南一带将再度有一次强降雨过程!

  明天,中东部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

  5月31日至6月1日(端午假期前两天),长江中下游沿江雨势最强,其中5月31日,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湖北东部、安徽西南部、江西北部等地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6月2日至3日,降雨有所减弱,主雨带东移南压至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南部,上述地区将有中到大雨。

  这轮强降水正好覆盖端午假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云南部分地区降雨较强,注意防范暴雨次生灾害,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性。

  此外,季风爆发之后,也为台风的生成提供更多可能。

  掐指一算,自去年12月25日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就一直“静悄悄”——台风“空窗”期已近半年。2000年以来,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16日,今年的1号台风已迟到2个多月了。

  历史统计来看,最晚生成的首个台风是1998年第1号台风“妮蔻儿”(Nichole,1998年7月9日生成),而近些年大家有印象则是1601号台风“尼伯特”(2016年7月3日生成),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生成第二晚的台风。

  2016年7月8日,台风“尼伯特”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台湾,强度超过1975年的Nina,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初台风,之后又以强热带风暴强度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再次登陆。

  目前趋势来看,未来十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概率仍较小。对于台风,真的是怕它来,又怕它不来,更怕姗姗来迟的它是为“憋大招”。

  希望今年的台风都能正常点、温柔点!

  来源:中国天气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年轻人“花式”相亲交友 盼邂逅浪漫爱情

此外,盘龙城遗址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碎器葬的存在。这种将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打碎埋葬的习俗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中也有体现。同时,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有领玉璧和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有领玉璧都带有九道弦纹,三星堆出土的玉戈形制也很接近盘龙城出土的同类器。这些都说明盘龙城和三星堆先民在生活、生产、祭祀等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教育部:将为意大利高校提供百余个学生来华交流名额

同时,柳林街区着力打造绿色交通网络,片区过境地铁线路3条,并辅助以停车换乘场地,让出行不再依赖私家车,减少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在沿海河景观带及主要慢行道路设计步行专用道与绿荫走廊,在部分过街天桥和过街隧道设置无障碍电梯或扶梯,构建“慢生活”城市文化属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示范区总绿地率为2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8㎡。此外,项目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与社区运营深度结合,为居民打造智慧而环保的生活体验。

习近平甘肃行丨一颗苹果映红百姓致富路——走进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

贵阳2月20日电 (尹光甫)民进贵州省委会立足教育主界别定位,坚持从教育领域“入题”,从助推毕节教育高质量发展“破题”,充分发挥教育禀赋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帮扶毕节。

王毅同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通电话

此类的寻包事件只是覃卫松工作的缩影。2023年以来,覃卫松共处理旅客遗失财物求助800多起,找回手机、电脑、首饰、现金、证件等物品1000多件,挽回旅客损失120多万元。

历史最大降幅!5年期以上LPR降至3.95% 月供少145元

家族三代都是林业工人,程艳自幼在大山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她重返森林。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森林医生”,程艳克服了体力不足以及对虫子的恐惧等难题。工作10多年后,对于林区树木出现的疾病,各类虫子以及特性,她都很熟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